当前位置:首页 » 新闻资讯 » 公司起名核名避坑指南:使用名人姓名的法律红线

公司起名核名避坑指南:使用名人姓名的法律红线

时间:2025-04-27 00:00:00 作者:admin来源:创客伙伴


公司起名核名时,名人姓名的使用存在严格的法律限制。某科技公司因使用 “马云” 作为字号被驳回,创始人无奈支付 5000 元重新核名。本文结合最新法规与实战案例,解析三大法律禁区,助企业规避风险。

1. 党和国家领导人姓名的绝对禁止

  • 法律依据
    《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》第九条明确禁止使用 “可能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者误解的内容和文字”,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、知名烈士和模范的姓名。
    • 案例警示
      某教育机构申请 “钱学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”,因直接使用已故科学家姓名被驳回;某企业试图注册 “毛泽东思想研究院”,因涉及领导人姓名被认定为政治敏感。
  • 合规路径
    避免任何形式的领导人姓名谐音、变体,如 “毛某某”“泽东科技” 等。

2. 在世公众人物姓名的侵权风险

  • 司法判例
    2023 年,国家知识产权局驳回 109 件 “杨倩”“全红婵” 等奥运冠军姓名商标注册申请,明确 “恶意抢注他人姓名构成侵权”。
    • 风险解析
      即使未直接使用全名,如 “杏哥”(指代杨倩)、“添神”(指代苏炳添)等特定称谓,仍可能因 “容易使公众误认为与运动员存在代言关系” 被驳回。
  • 例外情形
    经本人或监护人授权的合法使用,如 “李宁” 品牌、“董明珠的店” 等。

3. 历史名人姓名的合理使用边界

  • 政策限定
    《社会组织名称管理办法》第十五条规定,社会团体使用已故名人姓名需满足 “在科技、文化、卫生、教育、艺术领域有重大贡献”,且仅限特定行业。
    • 案例对比
      • 成功案例:某文化公司注册 “曹雪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”,因符合行业属性且名人与领域相关;
      • 失败案例:某餐饮企业申请 “李白酒业”,因历史名人与行业关联度不足被驳回。
  • 操作建议
    提供名人与企业业务关联性的证明材料,如学术研究、行业协会背书等。

数据警示

  • 2023 年全国核名驳回案例中,15% 涉及名人姓名,其中 82% 因 “恶意抢注” 被直接驳回;
  • 未经授权使用名人姓名的企业,平均面临 3-5 万元的法律纠纷成本。

避坑口诀:“领导姓名不能碰,在世名人需授权,历史名人要关联”。企业起名核名时,需通过 “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” 预先核查,必要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法律风险评估。